心浮氣躁的代價
心浮氣躁的代價

現在的社會,在形式上來看好像教育很發達,學校很多。細心去觀察,現在所有的教育,我們通常講的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,乃至於宗教教育,都不講求智慧了,只講求知識。諸位要知道,知識跟智慧不一樣、不相同,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,解決得很圓滿,沒有後遺症,知識是有侷限的,不能解決一切問題,有些可以解決,有些解決不了,而且後遺症很多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廣學多聞,如果沒有智慧,那就是知識。智慧從哪裡學?智慧離不開戒定慧,一定從戒定裡面開智慧,智慧才透得出來;換句話說,人心常在定中,容易開智慧,如果一個人心浮氣躁,他怎麼可能有智慧。所以中國古時候讀書人,最重要的,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顯示出穩重,言語少,動作都很慢。
所以從前中國人的家教,教小孩,從小就教他動作緩慢,他就養成習慣,很穩重,心很清淨、很定,容易開智慧。智慧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大徹大悟,小悟幾乎天天都有,大悟一年也有好幾次,他有智慧。現在人要求速度,什麼都要快,快到心浮氣躁,穩重沒有了,當然智慧也就沒有了,他有的都是一些知識,所以問題出來了。頭一個出狀況的,身體不健康,很多疾病,到中年的時候就很明顯。在古時候,人有疾病多半在老年,中年、壯年不會出狀況,都在老年,現在提前了,現在是青年都出狀況,毛病都出來了。

文摘恭錄—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一一二集)2010/8/13 檔名:02-039-0112

最新上傳 Latest posts

安身立命,教学为先;创业齐家,教学为先;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;礼仪之邦,教学为先;稳定和谐,教学为先;国丰民安,教学为先;太平盛世,教学为先;长治久安,教学为先;诸佛报土,教学为先;极乐世界,教学为先。 十个教学为先是“净空老法师”为了挽救社会人心,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命脉,为了世界和平,而在斯里兰卡首先提出十个教学为先。 老法师写的《教学为先》: 孝是中华文化根,敬是中华文化本。落实在孝亲尊师。中华传统文化,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是也。文化是民族之灵魂,教育是文化之生机。故安身立命,教学为先;创业齐家,教学为先;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;礼仪之邦,教学为先;稳定和谐,教学为先;国丰民安,教学为先;太平盛世,教学为先;长治久安,教学为先;诸佛报土,教学为先;极乐世界,教学为先。仁义礼智信,五常、五戒。人弃常则妖兴。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礼,是道德最后底线,失则天下大乱。人性本善,本善即是佛性。故释迦曰: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佛,福惠圆满具足之人也。